Quantcast
Channel: 动漫迷的博客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261

瓶里的酒之所以是瓶里的酒——《永生之酒》

$
0
0
     不好意思我还是当了一回标题党。谜底最后揭开。并不是严肃的功课(叙事学神马的)(挖鼻),就说说看完之后觉得有意思的地方。声明:没看过小说也没听过drama,纯粹就动画改编说说。——《永生之酒

补这部的时候对成田的认识不免来自DRRR(只看过动画),对群像戏这个genre的认识也停留在一种堪玩味的技巧上。Baccano有点不同,估计这是成田比较用力的作品,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上更有心思。

这个故事的主题是什么?爱?欲望?没有完结、没有主角的故事?这些答案都不错,但我觉得如果要充分欣赏这件作品,则要为这些主题区分几个层面。以文本的结构维度作为量度标准,可以这么分:

1. 文本内(intra-text):即所谓的“被讲述的故事”。
2. 文本外(extra-text):即所谓的“故事的讲述”,对被讲述的故事的性质反省所得到的含义,也就是“元叙事”(meta-narrative)的层面。
3. 元文本(meta-text):即对“故事的讲述”进一步反省所得到的含意。

前两个层面直接涉及Baccano的文本,第三层则纯粹是一些概念的反思,但仍然起到解释整个作品的意义。

1.要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理顺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,理顺之后固然能够看清楚情节的发展,但即使不做这件事,也不难发现贯穿情节之中、推动情节背后的重要主题。在我看来这个主题就是[对人生以及人类的爱],概括[爱、欲望、快乐]这些东西。(这在DRRR里也是明显的主题。)这些情感或意念的特定对象在不同角色上都不一样,但构成了他们最基本的动机。

在Ladd和Graham身上表现成通过破坏达成的享乐:Graham只是喜欢破坏物理的东西,Ladd除了杀人之外还有更大的agenda,就是一种类似诺兰的Joker的反固定倾向(anti-stability,可参考Joker在医院对Dent说的那段话),希望破坏任何形式的固定或计划。在Vino身上表现成一种独特的正义感,见于他对乘务员身份的执着——他从不胡乱杀人,救人也有其理由。Szilard欲求的对象首先是知识,继而演变成纯粹的占有欲,因为按理说一个不老不死、有钱有权的人也没什么欲望了。Ellma ”笑容中毒者”奇奇怪怪的,但从他对任何事情的乐观态度和对魔鬼的许愿(守护Maiza直至Maiza能开怀大笑),他的动机也可以归结为对别人的善意(笑容/快乐的传播)。笨蛋夫妇跟Ellma是最相似的,但比Ellma更多纯粹享乐的成份。

最后这两个角色提出的概念是最重要的:恶魔和副社长。

恶魔的动机表面上是享乐,核心仍然是所谓[对人类的兴趣]。这是很有趣的:恶魔无处不在,至少经常在人类中间,但它不是人类,只是一个爱玩的观察者,其实也没有道德可言(善恶只对人类make sense)。换句话说它是个夹在人和神中间的东西,这触及到另一组成田喜爱的主题:疏离(isolation)、孤独(loneliness)、病态心理和 “扮演上帝”(Playing God)。按下不表。

副社长在第一和最后一集对Carol说的话,无论在故事中说还是抽离而言都是一个叙述者的言语。他的快乐(留意整部作品所有人物几乎最常挂载嘴边的词语就是“楽しい”)在于叙述这个行为本身,以及叙述的“可能性”。从这里我们可以触及元叙事的层面了。

2.在元叙事层面的主题有两个,其他评论都提出了:没有完结的故事,以及没有主角的故事。两个概念都是老生常谈了,首先是文本的开放性,然后是叙述的不可化約性(irreducibility)。有趣的地方是,这不但是故事之外(extra-text)的含意,而且一开始就扎根于作品的设定。两个相应的设定是 a) 永生,b) 群像戏。

a) 所谓没有完结的故事,指的是这群永生的人(不死者)会一直活下去,他们的人生(hence 故事)会一直继续下去,这里的implication就是叙述的开放性以及无限性。

b) 没有主角的故事,准确来说不是说这部作品的叙事采取了插叙、多线的方法(这个后面谈),而是整个故事——就是被包括在故事内的所发生的事(可能还有别的,只是没有包括进来而已,最后的老鼠就是一个例子)本身就是多元的,各人都遇到了不同的事,而这些事互相关联影响。这里的implication是叙述不可互相化約(例如简化成“一个”故事)的多元本质,是一种去中心化(decentranlization),代表故事没有单一的中心,而是多中心、多角度的——这个观点推到极端,就是一种无中心的辩证消融。动画界貌似例子比较少,但从《罗生门》开始到Pulp Fiction、Memento和Cloud Atlas都在说这类故事。

当然,在[被叙述的故事]以外,那些叙述故事的方法,例如循环叙事、插叙、多线叙事之类的,也隐含了这两个主题,从这方面说,a) 可以是文本开放性的垂直表现,也就是时间,b) 可以是同一个概念的水平表现,也就是空间。在纯叙事的层面上,这里的表现手法触及到一点:既然a) 是对直线时间的消融,b) 是对空间上一定中心的消融,还怎么可能存在特定的叙述?换一个简单的表达方式:连那只不死的老鼠都有自己的故事,我们怎么可能说完这些故事?(副社长第十六集这个老鼠的比喻真是画龙点睛)

3.我很不谨慎地提出元文本(meta-text)这个说法,意思并不是正常理解的[讨论文本的文本],而是指称[叙述这个故事]本身带来的一些意涵,也就是对元叙事的反思。对叙事手法最后能够提出的问题就是:叙述如何可能?而Baccano这部作品不仅仅是隐含着这个问题,更因为本身的设定,还有在第一和第十六集提供的叙述框架,明白地问了这个问题。回想一下:元叙事层面(第二层)表达的主题是叙述的开放性和去中心化,那么当我们反思[“元叙事”的叙述]时,应该立刻就看到了问题所在——元文本的存在,其实是自我矛盾、自我推翻的。

这个情况不但像所谓的辩证消融,更直接地说就是“以有涯随无涯”,在有限中述说无限。问题出于要真正述说[无](无中心、无时间长度限制),则述说本身成为不可能(就是“非常道”的理由,虽然所指亦不一)。但是,元文本作为事实存在(i.e. 存在这部名叫Baccano的作品,而且作为一部小说/动画它既有开端也有完结),这个不完整的、矛盾的状态就成为了作品本身的固定状态。

这个固定状态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游戏得出的结果,而是像副社长所说,其实隐喻人生的状态,以及人生作为文本的不可化約性与开放性。副社长因此而觉得快乐,我想成田也一样。

(关于“固定状态”我还想到一点:韦根斯坦后来认为人类语言不可能以完全融贯(coherent)的理论化方式解释,威廉斯对道德伦理也作如是观,这种反系统的观点(不包括两个哲学家自己对此提出的回应立场)大概会得到Ladd和Joker的认同吧?)

最后解释一下为什么说这部作品有所谓“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”(瓶里的酒之所以是瓶里的酒,被骗了吧w)。简单来说,我觉得 (3) 可以看作一种 (1) 的艺术表达,换言之,元文本的矛盾,正是小说作者热爱人生和故事的理由。若非如此解读,(1) 难免沦为完全可以替换的 “瓶中酒”(就像《并非又一部内涵片》这篇影评最后提到那样),但成田之所以要在 “元文本” 这个瓶子里装 “爱、欲望、快乐” 这支酒,也不是没有原因的。不只是因为“作者的爱”,还因为Playing God这个主题所占有的核心地位:文本作者就是上帝,也是恶魔。

 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261

Trending Articles